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潘二哥,曾十三给你见礼了。”曾葆华翻身下马,拱手道。
“曾十三郎,闻名已久,今日终得相见,真是幸会!。”潘籍爽朗地笑道。
“闻名已久?莫非我师哥常在潘二哥耳边唠叨我?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呢?”
潘籍哈哈大笑,“是好话,王大郎对你是赞不绝口啊。”
“这次来除了给曾十三郎送行之外,还有件不情之请。”潘籍说道。
“潘二哥只管说。”
“我岳丈而今出镇绛州,内人日夜思念,手缝了两件衣衫,还有书信一封,想托曾十三郎路过绛州时呈与岳丈门下。”
“潘二郎是绛州刺史高太保的东床佳婿。”王审时在旁边补充道。
“高太保,可是妫州怀戎军,顺州刺史,白马银枪高公之后?”曾葆华想了想问道。当官两个来月,熟记官场名册也是基本功。
“正是,高公乃内人大父。曾十三郎也认识?”
“高公乃幽州第一名枪,族人以勇武闻名燕赵。家父年少时有幸向高公求教过枪术棍棒,可惜天资不足,未能列为门下,甚为遗憾。”
“曾十三郎高堂可是燕山营曾德威公?”潘籍惊喜地问道。他知道曾葆华出自蓟州渔阳,很快就联想起来。
“正是家严。”
“啊呀,原来是故人之后。”潘籍大喜道。
“岳丈年少时在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属下从军为将,曾对我等言及当年往事,说当初多得海蟾子和德威公师徒庇护开脱,才得以安身幽州,又得他们两位举荐,才得以出镇武州。只是海蟾子仙隐,德威公挂印辞官,从此不得相见。后来闻得德威公据燕山结营,抗击暴虏,弹压乱兵,保境安民,敬佩不已。只是感叹山高路远,不得相援,甚为惋惜。”
两人执手感叹了几句,潘籍这才与王审时告辞离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曾葆华心情有些小激动,什么叫人脉,这就叫人脉。
高行周,老高家啊,《杨家将》、《残唐五代演义》自己也是看过的,东平王高怀德的亲爹啊。人称高鹞子,一手高家枪法,天下无敌。想不到居然跟自己老爹也是旧识。还有徐守中、冯道,看来老天爷待我还算不薄,扣压了十七年的福利大礼包,终于开始扣扣索索地发放了。
但是曾葆华也知道,这世上所谓的旧识交情,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自己要是碌碌无为,以后再与高家见面,也就是打发几贯钱的交情。
“华哥儿,内侍省的人过来了。”夏进忠打马过来禀告道。
曾葆华连忙对戴承恩说道:“承恩,去跟崇义说一声,叫那些民壮们精神起来,不要丢了老子的脸!”
“遵令!”
很快,杨崇义和戴承恩在那边扯着嗓子喊起来了。
“都站直了,两更吃的饭,这会就没力气了!直娘贼的,这几天白练了你们?都精神点,腰直起来,胸挺起来!”
曾葆华转头看了看,列队站在后面的一百位巡丁和弓手,勉强算那么回事。才练了四五天,你还指望他们能站如松?这些河南、洛阳县的民壮,都是应役来的,一年到头也没受过几次正规训练,部分人的棍棒和箭术也都私下胡乱学得。
“你就是这次护送差事的洛阳县尉?”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穿朱袍的雄伟男子,见到曾葆华开口便问。
斗罗之邪灵传说 江恋陈知言 抱上黑化大佬的大腿后 假千金她成了满级大佬 动漫女主并不讨厌我 慕少,夫人的马甲又掉了! 农门后娘:嫁个侯爷种田忙 因为太怂所以全点了防御 财与智 小说万界的圣杯战争 摸金天师 战神龙婿 从斗罗开始俘获女神 狭处逢生 重生蜜恋:慕少,求放过 王爷别睡了,起来生崽!雪姝夙珝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薛夕向淮 从零开始的万界系统 金棒无敌 嘘!我在地球养外星人
作者逍遥兆允的经典小说我有一座黄金渔场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又名海王渔村小神医,逍遥兆允最新乡村奇妙爽文我就是这片渔村海洋的扛把子!...
前世,她被入狱坐牢,最终一场大火葬命,重生后她虐渣打脸,美貌智慧全开,却被那桀骜不羁暴戾果断的男子抵在墙角狂吻女人,听说你想抱我大腿?没有!她心虚不已。某男轻拉衣袍躺好,过来,爷让你抱!怎料世人眼中不近女色的权少将她宠上了天。...
在大山里修炼了两年,吴逸重新回到繁华都市,小小高中生摇身一变成为无所不能的巫医。时而张扬跋扈,时而扮猪吃虎,一场场桃花运纷至沓来,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庞大的美女军团在手,天下我有!...
某极品宅男,重生之后被修真界第一高手收为徒弟在师傅的变态折磨下,在与正派的交锋下,走上了一条不折不扣的邪皇之路…...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