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谢夫人牵挂。家母身体安康,一直在悉心照顾家父。”曾葆华拱手答道。
“山寨现在可好?”
“其他都好,就是粮食日渐窘困。”曾葆华含糊地答道。情况真的很不好,山下的官兵步步紧逼,山上的“友寨”不怀好意,举步艰难啊。
“为何?”徐夫人不解地问道。
“回夫人的话,应该是己子营的孩儿们都长大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数百个半大小子,怕是真要把山寨吃穷了。”邢伯在旁边替曾葆华答道。他两年前去过猫爪山寨,知道些内情。
徐夫人笑了,微抬起头,像是在回忆,然后喃喃地说道:“我听官人说起过,天佑十八年,燕山营被毁,德威公带着三千老弱妇孺退入太行山,其中有四百多位童子,都是燕山营义士们的遗孤。五六年过去了,确实也都长大了。”
“夫人说得没错。德威公视这些遗孤如亲出,恩如己子。只是山寨地处恶山,缺衣少食,无医短药。老拙两年前去山寨时,听说己子营三四年下来已经亡故了数十人,唉...”
看到徐夫人和邢伯神色黯然,曾葆华劝道:“夫人和邢伯不必哀伤,亡故的兄弟已被东王公接引登天门,安居十洲,从此巍巍自在,明通无始终。”
徐夫人和邢伯忍不住齐声念了句:“日月同辉,光耀青莲。”
曾葆华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今己子营有兄弟三百五十七人,正如邢伯所说,就是有我们这三百个半大小子,才吃得山寨粮食日渐窘困。”
徐夫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吃过家宴,曾葆华向徐夫人告辞,跟着邢伯出了二进院子。
“邢伯,我想在洛阳城寻一份事做,挣些铜钱度日。不知你这里有什么门路?”
“华哥儿,何出此言?”邢伯不解地问道。猫爪山寨再窘困,也不至于让少寨主连几个月的度支也没有吧。这些年山寨时常下来劫富济贫,在恒州、代州、定州、蔚州一带名声颇佳。山寨也穷,属于济贫之列,应该有些积蓄啊。
“我们一行人下山,总共十二人。在邢州不巧遇到乱兵,直接折返向西,结果在潞州遇到当地的山贼剪径。好容易逃出来,避入高平,不想又被那里的乡兵黑吃黑。最后只剩下我们五人,盘缠细碎也丢得干干净净。因为交不起进城税,还在城外盘桓了好几日。最后还是做了点小买卖,才凑了些铜钱进了城。”
听到这里,邢伯也只能长叹一声,“这世道啊。”
“邢伯,我们一行五人,加上闻先生和郭兄弟,七个人的吃用,每日耗费不小,得来的那些铜钱,根本不够我们坐吃山空。徐先生清廉,那点俸禄也养不活我们。再说了,我们这次来,谋得就是一份出路。趁着徐先生和亮哥儿没有回来,我们在这洛阳城里找份事做,历练一二,好熟悉下情况。”
“华哥儿想得周到。”邢伯听出曾葆华的意思,默想了一会,突然想到一人。
“河南府通判孔捷孔官人,深州人士,是老爷的故交好友。老身假托华哥儿是夫人娘家外甥,前来投亲,请孔官人安排一份差遣,想必定能如意。”
“如此甚好。只是担心徐先生回京后,会不会责备我等假托他的名字徇私?”
“老拙知道老爷的性子,旁人或会责备,十三郎却绝不会。且放心好了。我先去求夫人修书一份,再去孔府找相识的管事,投到他府上后院里,请孔老爷的娘子美言两句,定能成事。”
“那我就多谢邢伯了。”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只是要委屈...十三郎,受呼喝差遣之苦,奔走驱使之累了。”
“邢伯言重了,十三郎还没娇弱到这等地步。”曾葆华笑着说道。
新书小幼苗,大家多多捧场!多多投票!!!谢谢了!
战神龙婿 财与智 金棒无敌 嘘!我在地球养外星人 动漫女主并不讨厌我 农门后娘:嫁个侯爷种田忙 慕少,夫人的马甲又掉了! 假千金她成了满级大佬 重生蜜恋:慕少,求放过 狭处逢生 小说万界的圣杯战争 从零开始的万界系统 王爷别睡了,起来生崽!雪姝夙珝 从斗罗开始俘获女神 摸金天师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薛夕向淮 斗罗之邪灵传说 抱上黑化大佬的大腿后 江恋陈知言 因为太怂所以全点了防御
作者逍遥兆允的经典小说我有一座黄金渔场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又名海王渔村小神医,逍遥兆允最新乡村奇妙爽文我就是这片渔村海洋的扛把子!...
前世,她被入狱坐牢,最终一场大火葬命,重生后她虐渣打脸,美貌智慧全开,却被那桀骜不羁暴戾果断的男子抵在墙角狂吻女人,听说你想抱我大腿?没有!她心虚不已。某男轻拉衣袍躺好,过来,爷让你抱!怎料世人眼中不近女色的权少将她宠上了天。...
在大山里修炼了两年,吴逸重新回到繁华都市,小小高中生摇身一变成为无所不能的巫医。时而张扬跋扈,时而扮猪吃虎,一场场桃花运纷至沓来,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庞大的美女军团在手,天下我有!...
某极品宅男,重生之后被修真界第一高手收为徒弟在师傅的变态折磨下,在与正派的交锋下,走上了一条不折不扣的邪皇之路…...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